首先,杨教授通过对古文字“学”和“问”的拆分讲解,解释其原始意思及其丰富含义。学问的含义包括学习和询问、知识和学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道理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生”一词深入分析,其中“研”代表细磨和深入的探求;“究”代表钻研、深入探求和追查;“研究”则代表着钻研、探索、考虑和商讨。
其次,杨教授通过对中外圣贤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强调了学生在学校学习要学会“问”。通过列举孔子的多个教学案例,强调了“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指出了我国传统教育方式偏重“教”。相比较而言,西方教育则多偏向于探究式的教学,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去探究事物的真理,并通过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对“问”的意义进行了详细讲解。
最后,杨教授对学生们在学习中如何问好“问题”进行了讲解。杨教授认为,难以提出“好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习惯接受知识,缺乏思辨。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发问,杨教授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认清书本知识与社会问题;二是学习历史与现实;三是关注国内与国际;四是做好守陈与突破。
在讲座提问互动环节,杨教授分别对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建议同学们在学好课本知识还有余力情况下,认真研习案例,熟读法条,并适当阅读一些法学著作。讲座尾声,张明涛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再次感谢杨教授为学院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和一直以来对学院的关心和帮助。